《报名时候请注意》
同样日期,第一行为上午场:9:30-11:30
同样日期,第二行为下午场:13:30-15:30
活动报名后,
请扫下方二维码加【趣趣客服】
以便入群或咨询,或请致电趣趣客服专线400-920-6188
轻户外 | 重深度 | 轻旅行 | 重体验
养蚕与种桑
是古代农业的重要支柱,
蚕桑文化
是汉文化的主体文化,
与稻田文化一起标志着东亚农耕文明的成熟。
而就汉文化的主体文化丝绸文化、瓷器文化,
则标志着中原文明进入鼎盛阶段。
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养蚕、织丝的国家。在浙江省吴兴的郊外,发现五千年人人类遗留的东西,其中有古代的丝织品,证明很早以前中国就会养蚕。

<中国农业博物馆馆藏汉代灰陶蚕>
相传“植桑养蚕”之法源于黄帝的妻子嫘祖(黄帝正妻),教人民种桑树、养蚕、抽丝、织布,让大家有好的衣服穿。民间将她供奉为蚕神娘娘,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举办盛大的庙会,用来纪念嫘祖发明养蚕缫丝的功德,所以庙会又被称为“蚕桑节”。
我国的桑树栽培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,
也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,
种桑养蚕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。
在古人眼里,蚕是一种神圣的动物。吐丝成茧,而后化为飞翔的精灵,这是一个美好、圆满的生命轮回,并赋予丝绸神秘,高贵的人文色彩,使之蕴涵浓厚的哲学意味。
在中国古代历史上,蚕桑在其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。作为两种不同的生物,蚕虫与桑树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本身所具有的生物价值,而是在中国的经济与文化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。
桑的种植起源于中国,先秦时期,已经开始种植于黄河中下游一带,《诗经》中大量的关于桑的诗篇可以证明。
《 豳风•七月 》 采桑养蚕
女执懿筐,遵彼微行,爰求柔桑。
蚕月条桑,取彼斧斨,以伐远扬,猗彼女桑。
七月鸣(贝鸟),八月载绩。
载玄载黄,我朱孔阳,为公孑裳。
尤其是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,蚕桑的地位持续提高,甚至成为古代维护社会稳定的手段。可以说,蚕桑对中国人来说具有独特的意义。正是因此,通过对中国蚕桑文化的探讨和观察,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中国古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与看法。
活动亮点:
一、非遗课堂
1、桑蚕宝宝是何许虫也?
2、蚕宝宝长成记:春蚕到死丝方尽、作茧自缚、破茧化蝶、抽丝剥茧
3、蚕宝宝的身体结构
4、桑蚕文话对世界的影响
5、古人如何植桑养蚕、抽丝纺绸
6、。。。。。。
二、一个蚕茧的华丽大变身
1、剥茧成绵:选茧 煮茧 剥茧
2、手工抽丝、纺丝
三、古法绵兜
1、绵兜制作:开绵 脱水 定型 晒绵
2、手工蚕丝扇制作
耳熟能详的蚕宝宝,这些冷知识,你知道吗?
桑蚕宝宝是何许虫也?这样一只蚕宝宝又是如何成长的呢?你真的了解蚕宝宝的身体结构吗?为什么会有金色的桑蚕蚕茧呢?桑蚕可以放在桑树上养吗?桑蚕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有多大?马头娘的传说听过吗?
走进趣趣非遗课堂,深入简出的叙述及趣味互动,通过系列手工,一起来解锁吧。
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
版权归属原作者或相关网站所有,
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。